《心经》回遮违缘的力量
发布时间: 2023-01-20 06:00:00 关键词: 心经,空性




《心经》

The Heart Sutra   

《心经回遮仪轨》完整版


又到年末,每年这个时候,许多人都会念诵《心经回遮仪轨》,向三宝祈祷来年违缘尽除、平安顺遂。


什么是违缘?
它又是如何被遣除的?
为何《心经》有回遮违缘的力量?


这要从一个故事说起。


3047.png

截屏2023-01-19 上午9.09.59.png


根据《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》记载,在玄奘大师去天竺求法之前,曾来到四川的空惠寺,在那里遇到一位来自天竺、体弱多病的出家人。听说玄奘大师发愿西行,赞叹不已,便叮嘱大师:此去路途十万里程,遥远艰险,凭个人力量跨越所有障难恐怕很难。我有一法,是三世诸佛的心要宝藏,若能受持,一定能助你化险为夷。


玄奘大师听后非常欢喜,当即向那位出家人求得了这个法门。第二天一早,当他再去看望这位出家人时,却怎么也找不到了。


这个心要宝藏,正是《心经》。



WechatIMG2175.jpeg


\ | /

 经


这一路果然艰险异常,但每一次,只要他忆念《心经》并至诚念诵四十九遍,都能立即遣除违缘。化缘不到食物忍饥挨饿时,靠这个法门立即能得到奇珍蔬果补充体力;迷失方向时总能得到好心人点化指引;遇到生命危险时也能及时得到救护,化险为夷。


最后终于平安到达天竺的那烂陀寺。


在寺中转绕时,竟遇到了那位向他传法的出家人。他对玄奘大师说:“你一路历经艰难险阻,终于到达这里,实在令人欣慰,这都是由于我向你传授的心要法门才能做到,是这部《心经》护佑你一路化险为夷。你求到经典后应早早归还本国,以了却心中夙愿。我是观世音菩萨。”


说完,身体腾空,示现种种神通。


出处:
《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》
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》


3047.png


截屏2023-01-19 上午9.14.52.png



《心经》阐述空性之理,是整个佛法的精华所在。昔时,帝释天王思惟空性之义,依止念诵而遣除了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。为什么空性智慧有如此巨大的威力?


空性不是指什么都没有,而是说事物并非以我们通常认为的方式存在。


……一次次把自己带回到当下。慢慢你会发现自己内心一直存在的开放,那种深度的自由,在最强烈的痛苦中、最窒息的压力下,都随时可以打开一条缝隙,让光、温暖、柔和、希望进来;那些看上去牢不可破、坚不可摧的感受、情绪、念头,不仅是暂时的、可以去除的,它们根本就随时都在消融于内心无限的开放中。


-《新年五题·正念》-



什么是违缘?它是因缘和合之下暂时呈现的一个相,因缘具足,相就出现,因缘消失,相就消散,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相。


这时,回望消失的那个相,也许更容易理解什么叫做“无自性”,即没有自己独立的、特定的,它之所以为它的那个“身份”。每个相都是那么脆弱不堪,千因万缘中抽掉任何一个,它便消亡;同时它的存在又是那样的必然,千因万缘都已具足,怎由得它不现呢?


一切都是无自性的,我们的身体、思想,目之所及的人、物品、房屋、山河大地……当然,也包括违缘。


那些让生活或修行举步维艰的人事物,他们的出现也是一样,只是因缘具足暂时呈现的一个相,而我们只需要看到他们的随缘存灭,毫无自在,便能在逆境中心灵自由、畅快呼吸,作得自己的主。


违缘还是那个违缘,而回遮,只是洞见它的本质。回遮违缘的是智慧——时时刻刻开放、柔韧的心。



祈祷三宝,其实是在学习从内心去找力量。


-《新年五题·慈悲》-



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前曾叮嘱阿难尊者:“哪怕你把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之外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忘掉、全部损坏了,我也不会责怪你;但如果你把般若波罗蜜多当中的一个偈颂丢失了,我就要怪罪于你!


佛法八万四千法门,全都是为了众生的离苦得乐而存在,而离苦得乐的方法有直接间接之分。你当然可以通过遣除违缘、放下烦恼来脱离痛苦,但也可以直接看到,要遣除和放下的东西本不存在。


无遣无舍,是最彻底的回遮。


心经.jpg





在《心经》中,暗含了舍利弗尊者与观世音菩萨的几组对话:


WechatIMG2181.jpeg


舍利弗尊者

观世音菩萨,如果想修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,应当怎样修持呢?


观世音菩萨

善男子,如果有人想修持般若波罗蜜多,应该以观修五蕴皆空的方式修持。

WechatIMG2188.jpeg


WechatIMG2181.jpeg


舍利弗尊者

请问什么是五蕴皆空呢?


观世音菩萨

 基之五蕴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为空,无论物质还是心,若以智慧观察,都找不到一个实有存在的自性,故为空。

WechatIMG2188.jpeg


WechatIMG2184.jpeg


舍利弗尊者

空是否为虚空,什么都不存在?那我们现在看见的又是什么?


观世音菩萨

舍利子啊!你要知道,诸法自性为空,但并不等于什么都没有。任何显现的当下都不是恒常、独立、实有的,而是当体即空,只是依因缘而显现罢了,所以缘起与空性一味一体。

WechatIMG2188.jpeg


WechatIMG2181.jpeg


舍利弗尊者

请问什么是自性为空?


观世音菩萨

当下观察诸法本体,皆远离生、灭、垢、净、增、减。此等离言绝思的境界,称为空。

WechatIMG2188.jpeg



舍利弗尊者

为什么道(即证悟诸法实相的道路、方式)也是空?


观世音菩萨

万法实相本空,照见它的智慧是空,故能到达证悟境界的方法也是空,所以并没有实有的道可得。


WechatIMG2181.jpeg


舍利弗尊者

怎样解释果也是空呢?既然果都是空的,现在修行追求的有什么意义?”


观世音菩萨

如你所言,实相中确无任何果位可得,无所谓的佛果可证。

WechatIMG2188.jpeg


WechatIMG2184.jpeg


舍利弗尊者

实相中一切皆空,没有所修与能修,般若空性实在是太殊胜了!


观世音菩萨

确实如你所说,《心经》乃三世诸佛之母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诸佛皆依《心经》的般若精华要义证悟。所以般若是诸佛之母,而此《心经》是最殊胜的大神咒、大明咒、无上咒、无等等咒,极具加持力,不可思议,真正的见闻解脱。

WechatIMG2188.jpeg


为了饶益一切有情,舍利弗尊者请观世音菩萨为大众开显了般若波罗蜜多的咒语:“揭谛揭谛。波罗揭谛。波罗僧揭谛。菩提萨婆诃。”意思是:去吧,去吧,愿你到彼岸去,愿你到真实的彼岸去,愿你安住于正等觉的境界。


-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浅释-


WechatIMG1856.jpeg


愿一切有情在般若智慧的加持下,终得永离苦海,住于无上菩提,在违缘逆境中涵养智慧,任运利他。


WechatIMG2185.jpe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