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学小常识 | 回向
发布时间: 2020-10-28 06:00:00 关键词: 回向,功德,善根

WechatIMG105.jpeg

◎ 原创插画:卓玛措

《大乘义章》中说:“言回向者,回己善法有所趣向,故名回向。”回向就是以猛利的欲乐和强烈的希求心回转自己所修之善法,令其趣向一个方向

善根趣向什么方向就看回向者的心愿了。如果是一个大乘修行人,他会将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,愿众生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果位。如果是一个声闻乘行者,他会将善根回向自己获得解脱。如果是一个世间人,他会将善根回向自己获得世间的人天安乐。


回向的作用

末法时期,众生的贪、嗔、痴烦恼很重,功德容易灭失。就像我们摘了一袋水果,如果保存时绳子没有系紧,水果随时会漏掉。回向就像系紧了口袋,功德不会毁灭。

如何才能使善根不轻易损耗而是日日增盛、永不枯竭呢?对于普通人来说,回向是最好的办法。佛经中说:“水滴落入大海中,海未干涸其不尽,回向菩提善亦然,未获菩提其不尽。”

回向使善根与日俱增,无以穷尽。从现在起直到究竟成佛,哪怕我们因为此善根享尽人天福报,这个善根也不会用尽,始终是我们成佛道路上圆满福慧二种资粮之因。


回向的方法 

真正的三轮清净的回向,要求达到三轮无分别的程度,显然不是初学者能企及的,所以我们应该采用相似的三轮清净回向,即:我以往已经积累的善法、未来将要积累的善法、现在正在积累的善法、凡圣一切善法功德,综合起来,为了一切有情离苦得乐、获得解脱而回向。

具体回向的方法是:心里想,诸佛菩萨如何以三轮清净的方式回向,我也如何回向;口里念诵“文殊师利勇猛智,普贤慧行亦复然,我今回向诸善根,随彼一切常修学”和“三世诸佛所称叹,如是最胜诸大愿,我今回向诸善根,为得普贤殊胜行”两个偈颂。这样可以代替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。

经常有人问到如何选择回向文,从内容上来考虑的话,大圆满传承祖师全知无垢光尊者在《心性休息大车疏》中说:回向文应当是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成实语,不能是随随便便而作的一般回向文。因此我们也应当念诵圣者所造的回向文。


远离不当的回向

我们行持善法引发的善根很容易被嗔心、疑悔、炫耀和不当的回向所毁坏。所谓不当的回向是指心中作意:把功德用于获得人天福报,希望行持善法的结果是声名、财富、健康长寿等得以如愿,或者求来世享受天上人间的种种福报。

这种回向当然也是可以实现的,行善肯定会有善报,经书中记载供养佛陀几粒豌豆都能感应转轮圣王的果报。然而不当的回向使善根很快就会耗尽,所以我们要有广大的回向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礼敬、供养、忏悔、随喜、请转法轮、请佛住世等一切善根,都供养诸佛菩萨,回向六道众生,愿所有善根都成为圆证菩提之因。不求人天福报、二乘果位,唯求无上菩提。

这样,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而永不干竭,从现在直至成佛,我们因为行持善法的功德而享尽人天福报,善根也不会枯竭。


回向对于修行的意义

回向对于我们的修行之所以重要,是因为:首先,它提醒我们放下对功德、福报的执着。不是说行善之后不回向,或者干脆忘掉这回事,就是不执着。行善得福,这是自然感降,你忘不忘的,都会感应到你身上,所以你若不发心把这份福德善根回向给他人,或者回向给一切众生,这福善到头来也就你自己受用了;你若发心把它给出去,其他众生能不能得到另说,至少从你的角度来说,你是在做一个重要的修行,那就是随时准备把自已的劳动成果、把自己的福、自己的幸运以及生活中所有的顺遂统统放弃掉。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回向的时候真正地想到了这一点。除了彻底放弃对自我的执着外,没有别的解脱。

其次,在舍弃对自我福利的执着的基础上,大乘修行者更进一步发愿把这福德利益贡献给一切众生。佛经上说,把善根回向给众生,犹如把一滴水融入大海,只要海不枯竭,这滴水就不会穷尽。如理如法的回向使我们微弱的福报善根得以保存、放大,融入佛菩萨无尽的功德之海,因此回向是分享,更是一种唤醒,唤醒我们自心与诸佛圣众无二的本性。


关于回向的常见问题

Q1:如果把功德都回向给众生了,自己不就没了吗?上供下施岂不白忙活一场?

这种担心是多余的。你也是众生之一,把功德回向众生,你自己怎么会没有功德了呢?功德不回向众生当然也不会消失,只不过善业果报享用一次就穷尽了。

Q2:在现实生活中比如我给谁一个苹果,我能现量看见苹果到他手中,是怎样给到他的,那么功德回向给众生是怎么给到他的呢?

答:是靠心的力量。

注:本文根据希阿荣博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。


  素材来源  

《寂静之道》第二部 修行纲要

《生命这出戏》第四篇 同生极乐国

《生命这出戏》第五篇 生命可以改写

《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》第一章 佛法修持的基础

《透过佛法看世界》辑四 依止上师与闻思修